0330紐約時報
*【疾控中心主任警告“厄運即將到來“,拜登推動全面戴口罩】
因為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Rochelle Walensky警告說,潛在的第四次疫情爆發將“導致厄運”。拜登總統面對全國各地的冠狀病毒病例增加,週一呼籲州長和市長恢復口罩規定。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庫,截至週日,新病毒病例的7天平均值約為63,000,與10月下旬的平均值相當。這比兩週前的每天54,000人增加了16%以上。Walensky博士說,歐洲類似的上升趨勢導致Covid-19的普及率急劇上升。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29/us/politics/biden-virus-vaccine.html
*【美國疾控中心報告稱,莫德納和輝瑞疫苗非常有效】
聯邦衛生研究人員指出,這兩種疫苗已被證明在現實條件下對預防有症狀和無症狀感染均非常有效。資料顯示,一劑疫苗可以在接種兩周後預防80%的感染;兩次注射可以防止90%的感染。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29/world/pfizer-moderna-covid-vaccines-infection.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雖然多數學區已開放,但並非每個人都想回來。週一,加州小學生復課,洛杉磯到波士頓的校園,大多數的學校也準備讓學生重返校園。紐約市長白思豪表示,有53.1%的學生已返校,在西岸部分地區復課進度緩慢,原因其一是南加病例仍在增加,另外則為教師的抵制,教師工會通常在民主黨領導的華盛頓,奧勒岡和加州,比其他許多州組織更強大,並且他們對回到危險的工作場所保持警惕。
#德州展開了成年人施打疫苗,可以看到大排長龍的人潮,另有民眾則選擇在網上預約。
#由於擔心可能會引起罕見並危險的血栓情形,特別是在中年和年輕女性,加拿大已成為中止55歲及以下人群使用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紐約州長說,周二擴大對30歲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資格,並於4月6日擴大所有成年人的疫苗接種資格。
#麻州同意在6月份之前為所有公立學校的病毒測試支付費用。
#法官裁定,紐約必須立即向所有囚犯提供疫苗。
#香港宣佈將結束對英入境禁令,並放寬其他限制性措施。自去年12月底英國出現變種病毒以來,香港一直拒絕直接從英國入境的旅客,包括滯留英國的香港居民;從4月下旬開始,他們將被允許乘坐指定航班返回香港。與此同時,香港將放鬆對來自“低風險”國家旅客的隔離要求。
#印度延遲發貨後,尼泊爾收到中國捐贈的80萬劑疫苗。印度此前向尼泊爾捐贈了100萬劑阿斯特利康疫苗,尼泊爾還額外向其訂購了200萬劑。但為了抑制國內疫情,印度已經開始限制幾乎所有出口。尼泊爾一度被迫暫停疫苗接種,直到中國疫苗填補空缺。中印兩國一直試圖在尼泊爾擴大影響力,疫苗似已成為新的角力場。
#拜登政府免除了數千名殘疾學生的大學貸款規定。
#時任美國前總統川普的處理疫情的官員在接受CNN訪問時直指,當時美國政府應對大流行充滿了功能失調,而不和諧、不真實和內訌的情況導致許多人喪命。
#墨西哥的病毒死亡人數可能比官方數字高得多。
#嬌生將為非洲聯盟提供一次性疫苗。
#英國現已向超過3000萬人提供了第一劑冠狀病毒疫苗,該國周一開始逐步取消對其大多數人口的冠狀病毒限制。
#澳洲布里斯班市宣布將封鎖7天,此前有7人感染了冠狀病毒,這是該國逾一個月以來的首次全市封鎖。
#菲律賓首都地區週一進入該國最高封鎖級別,持續到復活節。從下午6點至淩晨5點,馬尼拉和周圍的四個省都實行宵禁,18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人群以及孕婦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被指示隨時待在家裡。自3月22日以來,這個擁有超過2500萬人口的首都地區一直處於第二高的封鎖水準。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3/29/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cases
*【蘇伊士運河擱淺巨輪脫困 世界貿易恢復運轉】
在潮汐的幫助下,堵塞這條全球至關重要的貿易航線六天后,巨型集裝箱船“長賜號”終於在週一重新起航;與此同時,其他43艘被堵在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的貨船也已恢復南行航程。埃及航運官員稱,此次擁堵給該國帶來了每天1200萬至1500萬美元的損失,相關部門將展開調查,以確定誰該為這筆鉅款買單。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3/29/world/suez-canal-stuck-ship
*【新聞分析: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過度全球化敲響的警鐘?】
多年來,跨國公司通過及時生產、削減庫存成功控制成本。如今,一艘貨船擱淺造成的影響波及全球,使被疫情擾亂的貨運業雪上加霜,也凸顯出嚴重依賴全球化供應鏈的風險。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10329/ship-suez-canal/
*【拜登政府宣佈一項重大的海上風電計劃】
白宮表示,這些電力足夠1000多萬美國家庭使用一年。同時,這也將有助於顯著減少傳統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相當於7800萬噸氣候變化氣體。新政策的聲明中說道:“實現這一目標將能在美國兩側海岸項目中觸發超過每年120億美元的資本投資,創造數以萬計的高收入、工會工作,以及在2030年之前在離岸風電發電場的44000多名工作和在由離岸風電活動支援的社區中近33000個額外工作。”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29/climate/biden-offshore-wind.html
*【中國意欲領導反美聯盟,打造世界新秩序】
自拜登當選以來,中國一直希望阻止美國形成一個對抗中國的聯合陣線。在這些努力沒有奏效時,中國展開了一系列外交活動,試圖將俄羅斯、伊朗甚至美國的傳統中東盟友等納入己方聯盟。分析認為,世界正日益分化為不同陣營,中美都在希望吸引支持者。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29/world/asia/china-us-russia.html
*【世衛組織與中國聯合發佈最新報告仍不清楚新冠病毒起源】
專家建議進行進一步研究和追蹤,但尚不清楚北京方面是否會允許這樣的空間。此外,多名西方官員表示擔心,中國政府在起草這份報告的過程中施加了太大的影響。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29/world/asia/china-virus-WHO-report.html
*【美國對華技術出口限制是否該更強硬?華盛頓爭論不休】
處於美中技術之爭核心的聯邦機構。由於能決定企業可以出口以及外企可以獲得的技術類型,工業和安全局擁有巨大權力。鷹派要求為該機構選擇一位更為強硬的領導人。反對者則認為此舉將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10329/commerce-department-technology-china/
*【佛洛伊德謀殺案開庭審理 焦點放在死因】
前警官Derek Chauvin面臨過失殺人、二級謀殺和三級謀殺的指控。本案的重點將放在佛洛伊德的死因上,辯方認為這是由潛在的心臟病、藥物使用和“腎上腺素流動”造成的,檢方則指控Derek Chauvin使用了超出合理範圍的武力。此外,12名陪審員的種族構成也一直受到密切關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29/us/george-floyd-cause-of-death.html
*【澳洲總理莫里森重組內閣,將涉嫌性侵與污辱醜聞的兩名部長降職】
這次人事變動前,司法部長波特被控在青少年時期犯下性侵罪;國防部長雷諾茲則在其辦公室前工作人員公開指控遭到同事性侵後,稱該名女性為“說謊的母牛”。莫里森還宣佈將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重點關注婦女的平等和安全問題。但這可能難以平息公眾憤怒。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29/world/australia/morrison-cabinet-porter-reynolds.html
二氧化碳 雷 射 費用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是唯一一個被 Greta Thunberg 這位瑞典女孩的堅毅訊息感動跟感染的人。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她的演講,不知道這位 16 歲的公民在全球掀起了怎樣的浪潮,不妨先給自己 10 分鐘:
The disarming case to act right now on climate change | Greta Thun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QxFM9y0tY
她的訊息之所以能夠立即讓我共鳴,或許是因為從 2017 年起,我就開始在我的演講中加入一個環節。我在講完知識傳播的內外困境之後,會問現場的朋友:你覺得此刻地球人類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絕大多數的時候,我會聽到的第一批答案是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海洋酸化、物種消失等等跟環境有關的憂慮。當然也會有人說核武戰爭或是傳染疾病等同樣不容忽視的問題,不過通常是前面環境的問題講完,接著才被提出來。
然而在聽完大家的說法之後,我會表示「我不同意」。並不是我要小看這些要緊的問題,我也認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迫在眉睫,只是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人類並不是沒有手段。
事實上,我們的手段非常的多,可以從很多角度、不同層面著手,但是我們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繼續原本不負責任的做法,甚至「選擇」變本加厲地去破壞環境。
特別是在國家或跨國的層次,我們卡關了。我們「選擇」不去達成共識,或「選擇」不去執行共識的結論。
所以,我認為我們面對地球規模的議題,欠缺的不是手段,而是願意達成共識的意願跟執行共識的意志。從國家領袖到我們一般人,都是這樣。
Greta 的行動更是直接地點破房間裡的大象:既然科學家、政治領袖都說環境問題很嚴峻,既然大人都說自己在乎後代子女的生活,為何我們朝向改變的步伐如此微不足道,甚至往後退?
就像我認為統獨是個「厚議題」一樣,能源也是。要談,就不該簡化、片面、挑動情緒地談,否則就只是在利用這個大家都在乎的議題,剝削大家破碎的注意力,讓議題薄化,淪為「反」或「挺」某種能源之爭。
要談,就把自己的想法好好爬梳一次,曬出自己知道跟不知道的,並且保持開放的態度,往未來看,而不是把自己的立場用木樁釘牢在一點上,毫無彈性。
要坦承自己對能源那麼複雜的議題,根本就是一知半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些什麼,很難。要坦承自己原有的立場只是找個看起來比較貼近自個意識形態、看起來比較順眼的意見領袖去站隊,或是相反地,只是因為討厭某個意見領袖所以站在他的對立面,很難。
所以身為一般人的我,也沒有辦法避開上述我明知存在的難題,但我接下來會用我能夠做到、最透明的方式,來展現我個人截至目前為止的想法(也可以說是偏見)跟知識(也可以說是無知)。
我對於目前台灣辦理公投的方式跟型態頗不認同,但在此刻,我願意尊重這個形態,並做我唯一能做的事情:負責任地,好好思考過這些議題,並且鼓勵更多人也這樣做。
分享我的思考邏輯,並不是要大家跟著我投票,而是因為我對自己目前的投票意向並沒有信心,我想,就算到了投票那一刻也是。
但我的確希望拋磚引玉,因為我知道包括我在內,大部分的人其實沒有好好想過,自己到底了解哪些知識?這些知識是否是自己確認過的?還是只是聽來的?為什麼選擇站在某個立場?以及為何會希望跟某些人站在一起?或是希望別人也跟自己站在一起?若莽撞投票,我深深覺得對不起我現在才八歲的女兒,因為這將決定她的世界。
不管是網路、媒體、還是實體世界,互相的對立與攻訐已經很多了,這些當然都有助於我們獲得更多資訊,但也讓我們更容易激動、情緒化、以偏概全。我認為公投的結果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如何看待公投,透過公投召喚出自己的公民身份,才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誠摯地希望各位可以用類似,或更好的方式,跟自己對話看看。
再次強調:我是一個很愛根據更新更好的證據來改變立場的人,因此你接下來會讀到的這個版本,也只是暫時的,我很樂意接受各位的批評、指教。
-------------
Part 1
1. 全球暖化是真實存在的威脅。
2. 這種威脅以氣候變遷、海洋與大氣循環變得難以預測、致災性天候更加頻繁、劇烈為主。
3. 人類行為,特別是以化石燃料作為能源主要來源,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減少可吸納及固定二氧化碳的生態環境(包括森林與海洋),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
4. 人類行為連帶造成的影響為污染空氣、水、土壤,生物棲地消失(如海洋酸化、海洋垃圾、雨林砍伐、有害污染物排放、大規模獵捕等),自然生態系被破壞,造成更難預測、更不穩定的環境。
5. 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造成的風險持續累積,後果將「滯後發生」,滯後的原因包括空氣污染會反射太陽光,以及海洋吸收大量熱能等等,讓暖化的後果沒顯現得那麼快。
6. 由於大量的熱能已經積累在地球環境裡,更嚴重、更劇烈、更難預測的天災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發生。而若沒有改善,數十年之後也不會停止。
7. 即使全體國家與人類立刻減碳、停止排放,也沒有辦法逆轉全球暖化。升溫超過攝氏 2 度的機率很高。
8. 即使台灣以及居住在台灣的人類立即減碳、停止排放,也沒有辦法逆轉全球暖化,也沒有辦法阻止其他國家及居住在其他地方的人類繼續排碳。
9. 儘管無法逆轉,若全體人類立即停止排放、並積極進行碳捕捉與碳封存,有可能控制氣候變遷的風險在人類與其他物種更能適應的範圍內,並阻止繼續惡化,或起碼讓下一代不要受太多苦。
10. 但我個人估計 9 的實踐機率近乎零,因為佔地球人口絕大多數,較為貧困的第一級到第三級人口(主要住在發展中國家),在往第四級(已發展國家)發展的過程,將繼續以火力發電及化石能源為主。(關於人口的四級劃分請參考《真確》一書,或看這部影片 : https://www.ted.com/talks/hans_rosling_on_global_population_growth )
11. 目前包括台灣在內,經濟水準達到第四級的人口成長已經停滯,並開始下降。然而第一級至第三級經濟水準的人口將繼續增加,直到成為第四級。
12. 在這過程中,地球總人口將持續增加至 110 億左右,才會開始下降。(暫不考慮極端天災、傳染病、核武、大屠殺、以及移民外星等情況)
13. 隨著更多人口往第三與第四級邁進,這些人所使用之服務會以指數級增長速度增加,這些服務將耗用大量能源,排出大量空汙與碳。
14. 前述這些都會讓全球暖化更嚴重,災難更劇烈、更難預測、更難調適。
15. 儘管如此,人類的科技水準在未來數十年內尚無法直接消除天災,因此人類只能選擇「調適」,與災難共存。
16. 火力發電造成的環境負面影響主要包括礦業開採過程對土壤與水的極大規模污染,對礦區以及廠區生物棲地的破壞,以及燃燒後造成的爐渣、空氣污染。
17. 目前有更先進的技術來降低上述負面影響,但由於成本高,除了少數第四級國家以外,鮮少被採用。
18. 即使碳捕捉與碳封存技術在未來數十年內持續進步,只靠碳捕捉與碳封存技術無法逆轉氣候變遷。
19. 其他試圖扭轉全球暖化的大規模地球工程,將在人類政治與欠缺信心問題下難以推進。(延伸閱讀:別隨便改造地球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35042)
20. 台灣也將在未來數十年承受更劇烈、更難預測、更難調適的災難。
21. 台灣已高度都市化,且將持續都市化。
22. 台灣的六大都市都近海,也有山區,且都大量開發,人口眾多,有人居住,容易致災。
23. 氣候變遷、天災、與生態變化,將影響台灣農業自給狀況。
24. 海洋酸化、污染、過漁等問題也造成漁產消失。
25. 為生存,未來數十年更多初級產業人口、鄉村人口將放棄原本產業,並朝都市集中。
26. 同樣的,未來數十年隨著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機械淘汰工廠人力,更多二級產業人口將被迫朝都市集中。
27. 台灣的大型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廠都近海,大型的離岸風力發電也正在台灣海峽架設。
28. 未來數十年內的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劇烈颱風、超強降雨、密集雷擊、土石流都將直接襲擊台灣都市範圍,甚至造成複合式災難。
29. 若不改變目前集中化能源系統配置,上述災難也將襲擊火力發電跟核能發電的場址以及輸配電的線路。
30. 台灣為高度集中化的能源系統,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以及現正發展中的離岸風電都屬於該系統之一環。
31. 國內外案例顯示,集中化的能源系統較不具備彈性,以及應對未來數十年頻繁、劇烈天災的能力。
Part 2
32. 台灣的火力發電來源為來自國外的煤、石油、天然氣。
33. 火力發電於台灣本地造成空污與排碳,空汙佔比約為 4%- 10%,排碳佔比約為 62%。
34. 台灣若減少或終止火力發電,可減少空污,但實際感受差異不大。
35. 台灣若減少或終止火力發電,可減少排碳,但由於滯後效應與全球趨勢,無法改變未來數十年氣候變遷的走向。
36. 台灣若減少或終止火力發電,在未來數十年,不管是用電量上升/持平/下降等各種情況下,都需要替代的能源。
37. 核能與其他再生能源都為可同步減少空污、減少排碳的選項。
38. 若不考慮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遷以及技術發展,在集中化能源系統中,最穩定、最適合取代火力發電的選項是核能。
39. 若考慮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遷以及技術發展,目前的集中化能源系統(包括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與輸配電網)缺乏調適與因應多變環境的彈性。
40. 若考慮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遷以及技術發展,台灣的都市與集中式火電跟核電、以及輸配電網受災的高機率,分散式能源系統為更適合的發電選擇。
41. 分散式能源系統較具韌性,越晚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風險越高。
42. 過往依賴火力與核能發電作為穩定電力來源的台灣鋼鐵重工業、塑膠石化工業、半導體業、機械業等,在未來數十年將轉型、升級。原因包括 a. 中國、南亞、東南亞與非洲崛起替代。b. 摩爾定律遇到天花板。c. 人工智慧進步使得歐美日可自行回國生產。d. 客戶與國內環保法規要求,提高綠能比例。
43. 因此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火電跟核電重要性會大幅下降。
44. 分散式能源系統的能源主要為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地熱能、生質能、以及海洋能源等、以及各種儲能技術。
45. 由集中式往分散式能源系統轉換的過程中,也可搭配部分核能、火力發電(以燃氣為主)。
46. 關鍵在於能源來源多元化、電網應對變化彈性高、裝置及移除效率高、以及盡量降低各種污染與碳排放。(關於分散式能源系統請見:分散式電力系統相關經濟與產業效益分析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委託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https://www.aec.gov.tw/webpage/info/files/index_11_7-06.pdf?fbclid=IwAR2t3jctIqRalO9D0K1RfGkwmwvoFzf3rbPwUOT3LBdCmiqRjGyOvdTo8nw )
47. 目前看來,這些再生能源在台灣,不管是在技術還是產業上都還不成熟,佈建速度慢。
48. 若要轉型至分散式能源系統,未來 20 年需要加大力度投資。並積極研發、採用最新的技術。
49. 加大力度投資再生能源與佈建分散式發電系統,也有可能造成環境破壞、在地民意反對等問題。(例如:https://pnn.pts.org.tw/type/detail/2157、https://pnn.pts.org.tw/type/detail/2078 )
50. 然而,相較於集中式能源系統過往造成的環境破壞與反對,移除與調整再生能源與分散式發電系統成本低,分散式能源系統的民眾參與度、可介入性也較高。
51. 有大型研究顯示,現有技術已經可以在全球達成 100% 再生能源,且最終降低成本,增加工作(請參見:https://electrek.co/2019/04/15/renewable-energy-2050-solar)。然而正如結論所示,政治意願最為關鍵,也最為欠缺。
52. 謹慎預估,未來 5-20 年內的技術發展與應用如儲能科技、智慧電網、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也將穩定化再生能源與分散式能源系統不穩定的問題。
53. 技術發展也將提升分散式能源系統之發電效率、降低建築業、家庭能源消耗與尖峰問題。
54.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帶來的風險,分散式能源系統更可與風險共存,將獲得更多地區與國家採用,相較於集中式能源系統,分散式能源系統的相關投資將更大、技術發展將照加速回報定律越來越快。(關於加速回報定律:https://wiki.mbalib.com/zh-tw/%E5%8A%A0%E9%80%9F%E5%9B%9E%E6%8A%A5%E5%AE%9A%E5%BE%8B )
55. 相較於分散式能源系統,集中化能源系統輸配電過程中能源流失甚巨。
56. 相較於成熟、不需民眾參與、由高度專業者操作的集中化能源系統,分散式能源系統尚需要時間成熟,需要公民參與,因此公民需要高教育程度、高經濟水準及高公民意識。
57. 以全球來看,台灣為具備高教育程度、高經濟水準與高公民意識的國家。
58. 樂觀預估,台灣起碼需要 20 年漸進式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也就是 2039 年)。
Part 3
59. 不排除更安全、更無廢料、可以彈性調整之小型化核能(核分裂)系統、乃至於氘-氚聚變、氕核融合能源,在未來數十年內加入分散式能源系統。
60. 然而,台灣自行研發並快速取得上述核能系統的機率極低。
61. 人類正在進入新太空時代,核能為此時代必須使用之能源。
62. 因此,民眾須更認識核能,破除對核能的錯誤理解跟過度恐懼,並瞭解新的核能技術發展,否則到時候仍可能無法使用。
63. 為落實減碳、減空汙、增加電力系統韌性的目標,台灣需要加速淘汰集中式火力發電,和其他的集中式能源。
64. 若台灣中止核能發電,火力發電未縮減規模,且再生能源與分散式發電系統發展速度緩慢,這段由集中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的期間,火力發電可能造成更多空污與排碳。
65. 若使用燃氣取代燃煤,空污、重金屬與排碳將較燃煤少,但也會略為增加。
66. 然而火力發電並非唯一造成空汙與排碳的元因,工業、交通、營建、農業、餐飲、甚至民俗祭典也是台灣民眾感受到空汙與排碳主因。
67. 因此在上述期間,若能降低上述產業與活動之排碳與空汙量,可達到整體空汙與排碳不增、甚至下降。
68. 同時燃煤發電比例不能增加。
69. 若能加速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則能降低上述環境與產業衝擊。
Part 4
70. 若政府續用核電,並維持現有核能機組,「可能」維持火力發電不增加。
71. 若政府轉而啟用核四,「可能」取代部分火力發電。
72. 若政府在核一至核四增加機組至 20 組或更多,則「可能」取代更多火力發電。
73. 在 70-72 的情形都「可能」在台灣從集中式能源系統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的期間,減少空汙及碳排。但,也「可能」增加空污及碳排。
74. 例如政府減緩再生能源開發,放棄朝分散式能源系統轉型。
75. 例如政府未積極降低交通、營建業等各產業、活動排放的空汙與碳排。
76. 例如政府在續用且增加核能機組同時,開發並啟用更多燃煤發電。
77. 台灣的政治鬥爭、短視、以及各種利益交換,讓 74-76 的情況發生之機率非常高(如川普接任歐巴馬之後的舉措)。
78. 若 74-76 的情況發生,將會大幅延後台灣轉型至分散式能源系統的時間。
79. 例如將原本可投入至分散式能源系統的轉型經費,用在社會欠缺發展共識的核能,而且順利推動的機率極低,推動過程衍生的社會成本極高。
80. 例如降低投入培養分散式能源人才、技術、及產業。
81. 例如降低推動台灣各活動與耗電量大的產業轉型。
82. 例如降低新創公司參與分散式能源系統轉型的商機。
83. 例如增加核能機組,使得未來處理成本及時間將大幅增加。
84. 若 70-72,74-76 的狀況都發生。79-83 的問題將更加嚴重。
85. 若考量到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遷與技術發展,台灣若不轉型至分散式能源系統,或是轉型速度太慢,負面風險及損失將非常高。
86. 為了加速轉換至分散式能源系統(避免79-83的狀況),降低未來風險。應反對於2025 年後續用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發電。
Part 5
87. 即使與火力發電同樣消耗有限的礦產,有開礦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發電依舊為最安全、最穩定、環保的發電技術之一。
88. 若能於 30-50 年前,即於全球大量以核能取代火力發電,發展再生能源,有高機率扭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達到以核養生態的目標。法國為一例。
89. 然而由於各種因素,例如為了避免核擴散、政治家與民眾未能體認全球暖化嚴重性等,人類太晚行動。
90. 若如今再靠集中化的核能取代集中化的火力發電,也無法避免因滯後效應與全球排碳趨勢帶來的災難風險,反而會拖累朝分散式系統轉型發展,跟調適的契機。
91. 再生能源、分散式能源系統、全產業的智慧節能、以及未來的小型化、彈性化核能(乃至於核融合)是人類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高度都市化的人口、極端氣象與複合式災難的高機率發生,以及迎接太空時代的到來,需要的能源配置。
92. 需要等待小型、彈性化核能科技成熟,才有機會讓該技術加入分散式能源系統。而這需要長時間(估計起碼20年),現階段應加速淘汰集中化能源系統為優先。
93.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永遠放棄核能,或降低跨國核能研究的投入。
94.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接受諸多對核能的錯誤認知與流言。
95.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否定台灣現有產業的經濟貢獻。
96.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選擇接受大量碳排跟空污。
97.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不代表否定過去多年來核能工作者及研究人員的努力跟心血。
98. 現階段中止集中化能源系統下的核能電廠,是為了朝分散式能源系統更快前進,並可讓新的核能技術能夠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下銜接。
99. 選擇分散式能源系統,不代表認同錯誤的再生能源施作案例與造成的環境破壞。
100. 選擇分散式能源系統,不代表好高騖遠,追求遙不可及的再生能源或新核能技術。
101. 選擇分散式能源系統,代表正面面對未來台灣的環境風險,理性評估未來 數十年內氣候變遷與技術發展的可能性。
102. 以上思考僅針對台灣。
最後推薦大家看這則 TED 演講,我的想法跟這位講者很接近:
How will we survive when the population hits 10 billion? | Charles C. Ma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fzwwrCrrU
二氧化碳 雷 射 費用 在 辰星皮膚專科診所- 【UP飛梭雷射/二氧化碳汽化式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 Christine Chen, profile picture. Christine Chen. $? 1 yr ; Rita Yang, profile picture. Rita Yang. 請問診所有腋下除毛美白的雷射嗎? 費用 ... ... <看更多>
二氧化碳 雷 射 費用 在 二氧化碳雷射ptt 的推薦與評價
[分享] 扁平疣二氧化碳雷射– 看板facelift – 批踢踢實業坊, 2011/5/30 ... 下午醫師:官裕宗費用:5000 先來說說第一次的門診~~ 這位醫生是我朋友去做過染料雷射推薦的 ... ... <看更多>
二氧化碳 雷 射 費用 在 比皮秒雷射還有用的雷射!痘疤治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比皮秒 雷射 還有用的 雷射 !痘疤治療、縮毛孔超有感!eCO2微點飛梭 雷射 7天全記錄!Ft.晶緻美學診所|Fraxel Laser Vlog|飛梭 雷射 |凹疤治療|口服A酸打雷 射 ... ... <看更多>